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最大的SolidWorks学习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finest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能从数学模型的角度,说一下为什么要惯量匹配?

[复制链接]

4

主题

47

帖子

24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91
QQ
21#
发表于 2018-12-11 10:52:53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图书
多谢解惑!解释的很到位!再问一句,对于一个机械系统,惯量比上限(或者是大概的上限)可以从数学原理角度推导计算吗?
您上文所说的惯量比的上限要从控制的角度进行解释,是不是通过计算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最后得出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从曲线上可以解读出惯量比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这一套原理?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提示: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单击这里下载!否则,可能无法下载附件文件!(支持大多数版本的谷歌浏览器,支持360和QQ浏览器的极速模式,即谷歌内核模式,使用IE和Edge浏览器,浏览个别网页以及下载文件时,会误报“***不安全”,此时需要单击“继续访问此不安全站点(不推荐)”才可以继续下载,另外,本网站不含任何不安全的文件,已联系微软公司解决,纯属IE和Edge浏览器误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6

帖子

35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106
QQ
22#
发表于 2018-12-13 00:51: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据我所知,并不能通过数学公式推导。
这个上限取决于每一家的技术水平,伺服控制器开发的好,允许的惯量比就比较大。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系统做出来之后,就会有一个固有的共振频率,并且这个频率在大批量产品上会出现小范围的波动,如果控制器没办法消除这个共振,那么临近共振频率的值,就是驱动器的上限了,你的转速永远无法超出它的限制。好一些的厂家会给驱动器增加自我学习功能,上电自检的时候,找到这个共振频率,然后自动在变频器里面设置跳过这个频率段。很简单的一个设置,但也不是所有厂家都能做到的。
同时也看厂家的策略,有些厂家比较激进,给出的允许变量比就比较大,比如日系。有些厂家比较保守,给出的值就比较小,比如欧美系。有些厂家随便标,信不信由你,比如某些国产品牌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提示: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单击这里下载!否则,可能无法下载附件文件!(支持大多数版本的谷歌浏览器,支持360和QQ浏览器的极速模式,即谷歌内核模式,使用IE和Edge浏览器,浏览个别网页以及下载文件时,会误报“***不安全”,此时需要单击“继续访问此不安全站点(不推荐)”才可以继续下载,另外,本网站不含任何不安全的文件,已联系微软公司解决,纯属IE和Edge浏览器误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7

帖子

94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197
QQ
23#
发表于 2018-12-13 07:09:2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图书
大侠所解释的系统选型时选择合适惯量比是基于控制理论做的解释,按我的理解,这个理论大意是惯量比会影响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而影响系统的动态响应,惯量比过大,系统动态响应差到一定程度,超出了伺服驱动的控制技术水平,那么系统就要出问题了。
我还看到一套理论,是从碰撞学的角度来解释,大意是马达与机械传动机构之间有间隙,马达加减速过程中,会产生类似于消除间隙后的来回碰撞现象,惯量比过大,会导致小惯量马达与大惯量负载碰撞导致的小惯量马达回弹幅度比较大,这样增加了控制系统调整的难度,回弹幅度过大时,控制系统就应付不了了
大侠对这两种解释怎么理解?两者理论内涵是一致的,还是说两个中一个对一个错?可否深入剖析一下?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3

帖子

36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138
QQ
24#
发表于 2018-12-13 22:29:15 | 只看该作者
“扭矩够不够,是好不好用的问题
惯量比对不对,是能不能用的问题”
是否反了?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2

帖子

16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82
QQ
25#
发表于 2018-12-14 03:25:38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案例图书
弹性碰撞理论,我认为跟我前面提到的理论并不矛盾。
理想情况下,负载的动量和电机转子的动量可以理解为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在瞬间转移,而驱动器的作用就是把电机转子在瞬间获取的速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抵消掉,并且重新转化为正值,再次与负载进行“碰撞”,可以理解为,负载前进的过程,就是无数次弹性碰撞的过程。到达位置之后减速的过程刚好相反。驱动器可以依靠调整施加给转子的单次的能量和频率来间接的调整负载的速度和位置。
实际的情况,系统不可能完全是刚性,任何传动系统都有间隙,即使是实心的零件,仍然会有弹性变形,这就相当于在转子和弹簧之间增加了一个弹簧,导致转子在调整的时候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因此一定会有超调,只是调整的时间长短而已。
当转子惯量相当于负载惯量较小的时候,超调量就会额外增加,这个也很好理解,惯量比是1的时候,理想情况只要一次碰撞,负载就可以停住,惯量比是10的时候,同样条件要碰撞10次,负载才能停住。额外增加的调整时间就会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因为需要的调整时间变长了,在要求的时间内走不到位。
当转子惯量远小于负载惯量的时候,就会发生啸叫,自激摆动。电机上电以后,首先就是自己定位,如果放在显微镜下面看,即使是不转的情况下,电机轴也是在做高频率摆动的。惯量比大到超过系统允许值的时候,就会发生“跑过”。电机不转时候可以理解为允许的调整时间为无限长,因此电机一定可以到达位置,但是到位以后停不下来,会冲过去,之后掉头,再次冲过,二次掉头,二次冲过,如此反复。本来只是微小的摆动,变得频率越来越高(啸叫),幅度越来越大(自激摆动)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0

帖子

35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118
QQ
26#
发表于 2018-12-15 19:58:11 | 只看该作者
扭矩不够,如果应用场景降低要求,比如把加速度降下来,仍然可以用的,只是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因此是好不好用的问题
惯量比不对,电机上电就会出问题,参考楼上的解释。在不改变硬件(电机,减速机,传动链,负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无解。因此是能不能用的问题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9

帖子

34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122
QQ
27#
发表于 2018-12-17 04:10:10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案例图书
如果扭矩不够,根本不能带动负载正常运动呢?
惯量不匹配,倒是可以通过改变升降速时间来改善吧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7

帖子

38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124
QQ
28#
发表于 2018-12-18 23:16:23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再次感谢!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9

帖子

27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96
QQ
29#
发表于 2018-12-22 19:00:20 | 只看该作者
再继续请教下,我从一些帖子()了解到:对于伺服电机驱动的设备,惯量比大导致系统产生振荡不稳定时,可以通过调低系统增益来改善,但这样会使系统的动态特性比较软,也就是锁机能力差,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降低增益后,人为转动设备(设备为回转型)终端会变得相对容易。根据这个理解,是不是可以说伺服电机的保持转矩(上电后控制伺服电机转动一定角度后,停留在一定位置保持的能力)就与控制系统增益有关系了?
增益大,保持转矩大,增益小,保持转矩小?假如增益很小的话,是不是保持转矩就几乎没有了?
上面的结论又与伺服电机的转矩特性曲线相违背,因为根据伺服特性曲线理解的话,保持转矩应该就是伺服电机转速为零时的转矩,这个时候转矩是一个定值,跟控制系统增益应该没有关系?
上述疑惑应该怎么解释?麻烦大侠帮忙解答下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0

帖子

6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54
QQ
30#
发表于 2018-12-27 15:52:34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图书
调低系统增益,确实是会让动态特性变软,具体现象就是响应曲线的斜率变小,稳定时间变长。
但,是否在通电状态下,就可以轻易用手拨动,我没有做过测试,不敢轻易下定论
即使假定上面的说法是正确的,你提的疑问,我认为也是不相违背的
回答这个疑问,我觉得有必要说以一下PID,所谓的调低系统增益,就是调低P,也就是调低放大倍数,在产生同样偏差的情况下,用较小的输出去校正这个偏差,如果这个输出扭矩小到比手指产生的扭矩还要小,就可以用手拨动,但,我想也仅限于小范围的摆动,如果可以整圈的转,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电机坏了。
转矩特性曲线是指的伺服系统的最大能力,如果是S1曲线,上面的某一个点表示相应转速下能长期输出的扭矩最大值,在产生偏差很大的时候,偏差再乘一个增益,就会更大,因此电机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最大能力来输出
以上,是我的看法。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8

帖子

15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92
QQ
31#
发表于 2018-12-27 18:30:38 | 只看该作者
666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OLIDWORKS 2023 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5-22 14:14 , Processed in 0.199253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 On.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 鲁ICP备14025122号-2 ) 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90335号

声明:本网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立场无关。
如涉版权,可发邮件: admin@swbbsc.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