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最大的SolidWorks学习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SolidWorks设计过程的规范性

[复制链接]

10

主题

63

帖子

93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典图书
企业研发设计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获得众多企业的青睐。但是很多企业在设计标准和规范上还未能完善。企业使用SolidWorks能否快速提高效率,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规范性上。企业在使用2D进行设计时,我们只能关注设计结果,设计过程并不能得到记录,设计意图也不能体现。但3D设计不仅能详细记录我们的设计过程和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工艺信息,所以关注的不仅仅是设计结果,同样还有设计过程。完善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效率就不仅仅是100%的提高。如何进行设计的规范性?如何提高零部件的可重复利用?如何提高零部件的可修改性?
在详细展开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SolidWorks公司关于设计过程的研究:研究通过随机抽取不同机械设计工程师在三维CAD技能考试中所创建的三维模型,然后:
● 研究不同工程师创建同一个零件所采用的不同建模手段;
● 探究在给出明确建模规定的前提下,工程师创建的模型是否还有差异?
● 研究不同工程师创建同一个装配体所采用的不同装配手段。
首先大家都利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如图示1-1所示,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设计的第一个特征、特征的数量和尺寸、设计过程所需要的尺寸。

图1-1 用SolidWorks建模的研究
采集完整样本总共17个,分析结果见下表:


针对在建模过程中的尺寸标注,常用的有5中解决方案:
{DIM1}={D1,D2,D3,H1,H2,H3,a1,r1,r2}
{DIM2}={D1,D2,D3,H1,H2,H3,a1,r1}
......
{DIM5}={R1,R2,R3,H1,H2,H3,a2,r1}

图1-2 尺寸标注的名称及位置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提出“条条大道通罗马”,尽管这些不同的设计方法都得到相同的结果,但是研发设计的工作不是到达罗马的事情,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更大的效益,研发出更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最快的方法,最简洁的方法达到我们的要求。
同样的问题,我们再继续研究:使用相同的软件,要求工程师使用已经给出的尺寸和单位和单一旋转特征来创建模型,如下图1-3:

图1-3 按照尺寸要求用旋转创建模型
这个测试共收集到100个完整模型,统计结果如下:

表1-4 新测试的第一特征统计
这次特征的使用顺序竟然十分统一,基本上都是采用旋转命令完成,尺寸标注方案也基本上和要求一致,完成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

表1-5 测试的特征数量统计
也仅仅是一个要求的差别,得到的结果就有很大的差别,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下面两点:
o ● 缺乏纪律:知道怎么做但不要求这样做,或者他们是不要按照要求去做;
o ● 缺乏技巧:知道要做但是不知道怎么做,他们没有足够的技巧去按照要求做;
技巧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迅速掌握并且投入到生产中,但是缺乏纪律,就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没有设计的标准、规范,我们可以仅仅能使用SolidWorks建模我们的产品,但是真的设计不好我们的产品。怎么进行这个规范的制定,这是每一个企业在3D实施应用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的事情。
我很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企业的设计规范,但是这个设计规范建立在自己产品的基础上,一个企业的研发设计规范,也许对另外一个企业来说却有很多的不合理之处,因此,各种规范的制定一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这里我就将比较通用的几点设计规范总结如下:
• ● 设计过程必须严格遵守规范的要求,若有其他合理要求必须更新规范后才能进行;
• ● 对于板件或者规则形状可以使用拉伸特征的就必须使用拉伸建模;
• ● 所有回转类零件必须使用旋转命令进行设计;
• ● 建模过程中有草图的绘制,凡是使用的尺寸标注的地方,必须有完善的尺寸标注方案,标准必须符合GB;
• ● 建模过程遵循先基体特征,后修饰特征的流程进行,先添加实体,后切除实体部分的步骤进行;
• ● 每一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的文件属性及其模型属性,在设计结束之前,必须完成所有信息的填写;
• ● GB标准件、通用件,企业标准化件等资源,必须使用公共网络上的设计库资源进行设计;
• ● 关于文件设计过程中的参考资料及其修改,必须将信息在模型的设计活页夹中Word中完善而不是独立附件。
• ● ......
不同的设计人员会采用不同的建模手段,他们的多层次组合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不能单靠CAD模型的建模记录和装配约束关系作为捕捉设计意图的依据。要有效捕捉设计意图,除了规范性的使用三维CAD外,还要制定一套更一致和可靠的准则来捕捉和记录设计师的意图,一个真正符合企业流程的设计规范。
同时,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大量对以前设计的产品零部件参考引用,或者在原来零部件的基础上进行更改,即进行设计的变更,标准规范的设计更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模型零部件能进行修改,所有的修改都有修改人的事件记录;2、修改后的模型不能影响变更前零部件的完整信息,所有的修改都必须在产品模型中包含。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容易混乱,所以必须依靠专业的PDM平台,我们在管理的规范性篇章再详细说明。
针对设计规范的执行,我们最好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平台PDM,这个PDM最好有开放的软件平台,同时有强大的三维CAD集成功能,CAE数据处理功能等。一些企业目前选择EDM——图文档数据管理,只能将设计数据纳入管理范畴,并不能管理设计规范,所以希望企业的投资也能一步到位,避免不必要的周折和损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教程|习题|模型|技巧 点赞点赞20214 拍砖拍砖869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提示: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单击这里下载!否则,可能无法下载附件文件!(支持大多数版本的谷歌浏览器,支持360和QQ浏览器的极速模式,即谷歌内核模式,使用IE和Edge浏览器,浏览个别网页以及下载文件时,会误报“***不安全”,此时需要单击“继续访问此不安全站点(不推荐)”才可以继续下载,另外,本网站不含任何不安全的文件,已联系微软公司解决,纯属IE和Edge浏览器误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9

帖子

82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7
QQ
沙发
发表于 2015-12-13 07:54:21 | 只看该作者
早就想发表一下了,上次在论坛上发了一贴,后来没有时间做后续,被删帖了,刚好说一下我的观点:1.设计意图非常重要,好的设计意图可以提高效率,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样,但是模型设计规范太笼统了,实际工作中个人觉得意义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设备、零部件、零件是工程师自己设计的,将来模型怎么变动或者哪些尺寸需要修改只有工程师知道,可以肯定的讲,除了当时的工程师清楚,其他人根本不清楚,(到这里模型设计的规范化意义就不大了),所以说用拉伸还是用旋转是不能规定的、、、等等,用拉伸还是旋转要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是当时工程师决定的,这要看工程师的水平和对产品的理解程度,(这是人才的竞争,跟培训不培训无关)好的工程师可以做到好的设计意图,、、、、、、,真正好的企业或重视的企业一般会搞二次开发,做成模块化,把几十个参数做进模型中,做成插件(不是用sw自带的模块化插件),工程图更高级,自动调整视图位置,自动调整序号间距、自动分割bom表等等、、、、、,
2.关于PDM,说白了就是产品数据管理,包含的面很多,但是PDM可不可以记录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这时提出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也就是说从产品设计到最终产品结束(停产)的整个过程,这个要比PDM更出色,后者可以记录该产品中某个零件从设计到结束共有多少个版本,哪几个版本投入了生产,投入生产的版本中哪个版本生产的量最大,哪个版本性价比最高等等,你可以通过这数据进行分析,优化设计。精益生产,后期作为技术资料为后期产品开发提供支持或参考,这数据的积累最终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
3.说一下怎么解决PDM(大公司或者已经上PDM的公司就不要看了),一般中小型企业不会上PDM(这个不一定,请大家不要深究,有的小公司照样上PDM,有钱没办法,我这里只是说一般),那么该怎么解决数据管理呢,说白点就是图纸该怎么归档、三维模型该怎么管理,什么工艺信息等等吧,我们中小公司没有资金上PDM,就不能解决了吗,其实是可以解决的,经过在实际工作中探索,方法还是有的,再给大家提出建议前(不是具体实施的方法),先给几点注意事项:1.每个公司产品不同,情况不同,管理的目的不同(有的公司做配件,有的公司做整机研发、、、等等),千万不要盲目套别人的方法,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情况,记住一点:只要能解决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就是好方法,2.最好配置一台好的电脑做服务器用(局域网),里面存放企业标准件、toolbox、设计库、等等、、、、
下面说建议:1.零件命名最好是图号+名称,保证所有名称是唯一的
2.要充分利用好EXCEL,bom表格可以导出到EXCEL中,在EXCEL中可以分析很多数据、、、
3.要利用好设计活页里面的word文档,不要保存在外部,要跟随模型,里面可以做链接,做零件更改说明等等、、、
4.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种文件夹层关系,我一般是:零部件文件夹,版本文件夹
5.关联设计时不需要断开外部参考,但是在名字上面要做个替代符号(这一条有些网友可能看不懂)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提示: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单击这里下载!否则,可能无法下载附件文件!(支持大多数版本的谷歌浏览器,支持360和QQ浏览器的极速模式,即谷歌内核模式,使用IE和Edge浏览器,浏览个别网页以及下载文件时,会误报“***不安全”,此时需要单击“继续访问此不安全站点(不推荐)”才可以继续下载,另外,本网站不含任何不安全的文件,已联系微软公司解决,纯属IE和Edge浏览器误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57

帖子

145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80
QQ
板凳
发表于 2015-12-13 07:57:4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图书
感谢,非常有指导意义,谢谢。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81

帖子

144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9
QQ
地板
发表于 2015-12-13 07:57:5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一定,这要看你想要什么效果了,比如:你设计一个零件,从最初设计方案A,可能要经过数次的修改,工艺审核等等吧,会得到零件B(零件B是在A的基础上经过数次更改后得到的),最终确定B零件,出工程图是以B为准,可能在以后的产品改进中(这个改进可能是客户提出的,可能是前期理论设计和现实有点不理想,需要改进等等吧),更改结果会产生C零件,这时工程图基本不用怎么改(C是在B基础上改进的,工程图跟过去就可以了),
上述过程:看你想达到什么效果了
1.假如A到B经历了10修改,而且你想要保留这10次修改的过程,(严格意义上是应该保留的),这时版本号要在每改一次升级一次,这是PLM,记录的是整个过程
2.假如A到B过程,你不想保留修改记录,那就以最终确定的B为零点,在B之后产生的更新版本要保存,B之前的就不再保存
上面其实意在讲两点,就是零件在没有出加工图纸之前的改动怎么处理(这是设计阶段,可以有很多方案),在出加工图纸之后怎么处理(这个是后期改进阶段),还有就是没有必要再一开始就给零件一个版本号,可以给装配体版本号
你要想明白整个过程,第五条有空再回答吧,给你点提示:那主要讲的是你在装配体建立零件外部参考,如果装配体升级会涉及到有参考的零部件
上述只是在理论上讲,具体实施还有某些地方的处理可以与我交流,还是那句话,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有些不需要的先不要考虑,其实这种方法也是在工作中摸索的,不一定适合你们的工作,有的焊件较多,有的钣金件较多,有的做矿山机械等等吧
QQ:1920425561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69

帖子

113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51
QQ
5#
发表于 2015-12-13 07:58:57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案例图书
请教一下,零件名称 图号+名称不需要加版本号吗?还有“设计活页里面的word文档”怎么弄,可能问的问题比较简单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9

帖子

62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187
QQ
6#
发表于 2015-12-13 07:59:57 | 只看该作者
版本是要加进去的,注意:是指由设计变更的零件版本号才加名字里面的,当然相应的装配体也要加版本号,设计活页在特征树上面,一般是隐藏的,你设置显示就可以了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80

帖子

94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0
QQ
7#
发表于 2015-12-13 08:00:13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案例图书
零件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有版本号吧(比如V1.0),设计更改之后就是版本升级了(V1.1),还有就是您发的第五条外部参考知道,但是替换是指的什么意思,如何替换,替换有什么意义。谢谢!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5

帖子

91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4
QQ
8#
发表于 2015-12-13 08:02:23 | 只看该作者
内容很精彩,非常感谢分享。。。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45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153
QQ
9#
发表于 2015-12-13 08:02: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耐心讲解。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8

帖子

67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3
QQ
10#
发表于 2015-12-13 08:05:10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图书
正在学习建模,先看看这个有助于以后学习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9

帖子

108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46
QQ
11#
发表于 2015-12-13 08:06:46 | 只看该作者
内容不错,谢谢楼主提供好资料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65

帖子

121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3
QQ
12#
发表于 2015-12-13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值得学习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79

帖子

185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44
QQ
13#
发表于 2015-12-13 08:07:13 | 只看该作者
大神有在做二次开发,对吧?你的很多观点我很赞同,其实很多时候企业要提高设计效率,规范设计方法还是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4

帖子

134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93
QQ
14#
发表于 2015-12-13 08:08:57 | 只看该作者
企业研发设计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获得众多企业的青睐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6

帖子

112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3
QQ
15#
发表于 2015-12-13 08:09:25 | 只看该作者
加入QQ群
参与讨论和学习

SolidWorks技术交流群

或扫描二维码加入

内容不错,谢谢楼主提供好资料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74

帖子

51

金币

天使

Rank: 2Rank: 2

积分
176
QQ
16#
发表于 2015-12-13 08:10:14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案例图书
结合企业的产品特点,制定标准化的设计流程很有必要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78

帖子

85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1
QQ
17#
发表于 2015-12-13 08:11:22 | 只看该作者
加入QQ群
参与讨论和学习

SolidWorks技术交流群

或扫描二维码加入

学习 一下  不错 很经典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5

帖子

92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2
QQ
18#
发表于 2015-12-13 08:11:39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案例图书
企业使用Solidworks能否快速提高效率,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规范性上。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69

帖子

182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68
QQ
19#
发表于 2015-12-13 08:11: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建模很需要规范!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80

帖子

156

金币

侠客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25
QQ
20#
发表于 2015-12-13 08:12:13 | 只看该作者
Solidworks在企业中进行规范性应用,利于企业提高设计效率,加快产品上市。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OLIDWORKS 2023 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7-16 15:58 , Processed in 0.326722 second(s), 26 queries , Memcache On.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 ( 鲁ICP备14025122号-2 ) 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90335号

声明:本网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立场无关。
如涉版权,可发邮件: admin@swbbsc.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