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图书 分享一篇数控编程文章,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下,自己做了几年工装夹具了目前数控程序编制基本上采用软件编写(CAM),手工编写两种方式。对于形状规则,简单,节点交少的零件采用手工编程可以很方便的解决。对于一些复杂的零件往往采用软件编写。但是零件都是由一些面,孔或者曲面等组成,不管是手工编制还是软件编制,无外乎是对这些特征来编制。然而零件的尺寸更改或者刀具等更改,我们还得重新编制程序,也就是说“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程序。而很多形状相同而尺寸不相同的零件,或者说零件加工有一定规律,我们可以采用宏编程来实现此类零件的编写,这样可以大大简化我们的编程。
变量的实际理解应用 下面要讲的是一个最简单的宏程序,也是一个是大家最容易理解,最容易学会的宏程序。 先看一下,图2里的图A和图B。
图2
它们的外形是不是很相似,只是大小不一样。如果你所在的工厂接到这样的一笔加工任务,要求加工的零件有100多个,而且每一个都不一样,注意只是大小不一样,外形是十分相拟的。那么你应该如何编程呢? 我们分析图A和图B发现走刀轨迹都是一样,只是坐标点要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找个东西代替一下坐标呢?在使用不同的图纸的时候,我们让图标变化一下不就可以了吗? 如下图,把各点坐标都标出来,分别用A,B,C,D,E来表示,(X轴标直径,Z轴标长度)
图3
先研究一下图纸的规律,首先是D点的X值是B点X值的两倍。然后是C点的Z值就是B点的X值,E点的Z值就是D点的X值(当然我们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现实生产中,不可能有这么凑巧的例子,目的是让大家体会下宏变量)。
图4
现在开始定变量 A点坐标了一看就知道是(0,0),如果设定B的坐标为(#1,0)则 C(#1,—#1) D(#2,—#1) E(#2,—#2) 下面是通用的宏程序:
图5
看到了吗,使用好宏程序,你只需要改动一个数据,一秒钟就可以完成编程!刀具轨迹验证如下:
图6
本例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家弄懂宏变量的意义,方便接下来案例的理解。
分层铣刀具程序 来看一个简单的零件加工例子(分层铣外形100 x 50 x 30),分层铣的刀具轨迹如图7,刀具轨迹从第一层到最后一层,每层的刀路除了深度不同外,形状与上一个刀路都是相同的。
图7 我们采用宏变量来控制铣削的深度,编程时只需要编写一层的程序,从而加工出需要的深度。 % O0001 (D20DIA. END MILL) G0G17G40G49G80G90 T1M06 G54G00X-60.Y-40.(快速移至下刀点) G43Z200.H1 S1500M03 #1=0(初始赋值) #2=-30(最终切削深度,) Z#1M08(快速移至工件表面Z=0) N5IF[#1LE#2]GOTO10(如果#1的值小于等于-30,执行N10段程序,否则顺序执行下个程序段) #1=#1-3.(每次下刀3mm) G01Z#1F200.(F200速度Z轴移至#1的值) G41G01X-50.Y-35.D1 G01Y25.F50. X50. Y-25. X-51. G40G1X-60.Y-40.F200. GOTO5(转移至N5行) N10 G0Z100. G91G28Z0 M30 % 程序验证结果如下:
图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