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国产化一套德国设备,大家一起来探讨
本人手头正在国产化一套德国设备,下面是主机里面驱动部分的实拍照片:左侧是驱动减速机,右端是2个同轴链轮,大连轮是手动摇把所驱动的链轮,同轴的小链轮是驱动设备机芯的主动轮;动作情况是:电动和手动两种方式,都可以单独驱动机芯转动。我觉得这样结构太复杂,改成如下结构了:
我改动的理由是:两根軸,装配时,同轴度不好保证。对加工精度要求高。还有,在一张毛面安装板上安装,更是如此
我认为改动后,原功能同样可以实现,但是对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的要求会降低,制造和装配都容易很多。有时候,国外的结构,不能照抄,因为我们的加工精度不够高,不容易保证几个轴的同轴度,所以改了结构。
大侠们咋看? 右侧两个带座轴承既然是调心轴承,是容许有误差的。其实对加工要求可能不会很高, 但是我觉得德国的制作成本会低一点 手动的时候干磨吗? 德国人那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 德国结构:换链轮,换链条方便。
掉链子时容易恢复。 是减少了轴承座的支撑吗?
感觉如果减少支撑,整体的系统刚度上会不会有影响,转动会不顺畅或者噪音等。 电机在工作时,是不是带动的手轮也会旋转? 按照你的方案,手动时轴是不是也跟着转动,那样是不是会带动减速机一起动啊 改动后受力有问题啊,时间用长了肯定就慢慢暴露出问题了,这个你要再验算下。 感觉德国的结构要牢固点,出现意外的情况他们那种结构力都作用在轴承上.改过后一条轴连起来,结构感觉简单了,但是轴的寿命和更换咸觉没之前靠谱了 是不是应该考虑轴的加工工艺,成本,批量生产 从工艺上考虑,原结构在制造和装配上比较容易,但论精度,目前国内加工精度也不差了,车轴方便加工,批量生产,利于控制成本,在装配方式上也没有那么困难,而且后期设备维修方便, 说得在理呀 别人的结构明显需要加工的面少很多,工序上都比别人多,肯定会比人家零件加工费用多点。 离合器的结构你不了解所以才有这样的想法 原结构更加简单,功能划分清晰,易于制造装配调试,两个轴承座的价格可以忽略不计,你的结构更紧凑也更复杂 看结构去觉得就个我很离合器,不是LZ的轴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