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轮系中,一级中心轮作为主动轮,一级内齿圈作为减速输出,且一级中心轮与一级内齿圈的旋向相反;一级内齿圈与二级内齿圈同向且同步转动,二级中心轮与一级中心轮同向且同步转动,因此,在二级行星轮
系中,二级内齿圈与二级中心轮
旋向相反且[url=]
转速不同,[/url]即总齿数不同,所以,二级内齿圈与二级中心轮之间的二级行星齿轮不仅会自转,而且还会产生围绕行星架轴心的公转,由于二级行星齿轮的行星架连接着输出轴,所以输出轴会产生转动。二级行星齿轮的公转速度,也就是输出轴的转速,与二级内齿圈、二级中心轮的总齿数的差值有关,调节有关齿轮的齿数,可以得到很小的差值,当这个差值很小时,这两个轮之间的行星齿轮公转的速度就会很小,从而获得极大的减速比,并且行星轮系结构紧凑,传动稳定,能够实现在获得较大减速比的同时,使减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
作者: ylwever
时间: 2019-12-27 07:25
这个比较夸张,真的做出得多贵啊,估计没人愿意买,也不敢买。
作者: dwt473
时间: 2019-12-28 04:14
想法还是很不错的,我不知道这个结构以前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应该申请专利还是没问题的,我简单编了一个公式算了一下,速比1000应该已经是极限了,正常做应该会在300一下,而且其中一级要采用行星轮非均匀分布设计,内齿圈和中间两个太阳轮都分别有对齿相位关系,加工难度极大,实用性一般,很难量产。不过结构还是很不错的,减速比不是你所说的100-10000,应该是±1000,推荐±300,也就是说你这输出转向是可以通过配齿来改变的,这也算是一个亮点。(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钻研三维技术的家园)
作者: hunsir
时间: 2019-12-30 09:02
方法很好,不知道市面上有没有这样的产品,对齿轮了解不多,若没有这种结构,楼主可以尝试做,齿轮加工难度要比设计难度高,可以联系一些做减速机的厂家进行技术入股。顶你
作者: fddsghjj
时间: 2020-1-3 21:41
看样子你真是业内人士啊(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钻研三维技术的家园)
一种减速器,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一级轮系2和二级行星轮系3,所述一级轮系2包括一级中心轮21、一级中间轮22和一级内齿圈23,一级中心轮21为主动轮,该一级中心轮21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外壳1侧壁上,一级中间轮22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外壳1侧壁上,一级内齿圈23为减速输出轮,在运行过程中,一级内齿圈23与一级中心轮的旋向相反;所述二级行星轮系3包括二级中心轮31、二级行星轮32和二级内齿圈33,二级行星轮32上安装行星架34,二级内齿圈33为输入轮,行星架34为减速输出轴。
所述一级内齿圈23与所述二级内齿圈33相对的侧面一体成型,一体成型使得两个行星轮系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一级内齿圈23与所述二级内齿圈33也可以用螺栓或是定位销轴固定连接;一级内齿圈23与所述二级内齿圈33同步转动,所述一级内齿圈23和所述二级内齿圈33重合的侧面处的侧壁与所述主动轮的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内齿圈23和所述二级内齿圈33重合的侧壁处的外圆面与所述外壳1内壁通过轴承连接;一级中心轮21的中心轴与二级中心轮31的中心轴同轴,因此,一级中心轮21的中心轴与二级中心轮31同步转动。
当二级中心轮31与二级内齿圈33的总齿数存在差值时,二级行星轮32就会产生公转,公转的转向由各自的总齿数决定。
当二级中心轮31的总齿数大于二级内齿圈33的总齿数时,二级行星轮32的公转方向与二级中心轮31同向。此时,对于二级行星轮32的公转来说,相当于二级内齿圈33不转动、二级中心轮31以差值/二级中心轮齿数的速度转动。
因此,二级行星轮32的公转速度的计算,可以引入标准的(内齿圈固定,输入轴为中心的太阳齿,行星齿架输出)行星减速器减速比计算公式:
减速比i=(内齿圈齿数/太阳齿齿数)+1,行星架转速=太阳齿转速×(1/i)
二级行星轮的公转速度为:n=(差值/二级中心轮齿数)×(1/i)=(差值/二级中心轮齿数)/i
i=(二级内齿圈齿数/二级中心轮齿数)+1。
各齿轮参数具体为:
名称一级中心轮一级内齿圈二级内齿圈二级中心轮
齿数Z17778619
一级内齿圈23的转速:n1=10000×(17/77)=2207.8r/min
二级内齿圈33的转速:n2=2207.8r/min
二级内齿圈33的总齿数为:Z1=86×2207.8=189870.8≈189871个/每分钟
二级中心轮31的总齿数为:Z12=19×10000=190000个/每分钟
所以,二级内齿圈33与二级中心轮31总齿数的差值为:
Z2-Z1=190000-189871=129个/每分钟
因此,二级行星轮32输出的转速为:
n4=(129/19)/(86/19+1)≈1.23r/min
此时,减速器的总传动减速比为:10000:1.23≈8130:1。
补充内容(2019-11-2720:15):
如果齿数调整为:199610120,那么减速比可以达到11616:1
补充内容(2019-11-2720:19):
这样调整齿数,模数可能就不能是标准模数,但减速比并不要求这几个齿轮的齿数是一个固定值,可以不断调整各齿数,直到减速比合适、齿轮的齿数又容易做。
作者: baidefang2005
时间: 2020-1-4 05:13
嗯嗯,真的很不错,你给的这组数据减速比应该是8085的准确值,但是同样还是存在加工难度的问题,难度不低于RV,但是速比可以达到这么大,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作者: xujun800717001
时间: 2020-1-6 05:24
加工的难度在哪里?很真诚的请教。
作者: sun2020
时间: 2020-1-6 10:23
市场上没有这种结构,也查询过专利,也没有。我不会技术入股,我已经申请了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有价值的话就转让掉。
作者: liu_yj_ch
时间: 2020-1-6 23:31
两个内齿圈的齿有相对位置关系,两个太阳轮的齿也有相对位置关系
作者: zx0717
时间: 2020-1-7 12:39
这个转让的话,大概多少钱
作者: kevin-yjm
时间: 2020-1-7 17:58
不理解,怎么说齿轮有相对位置关系?能详细说一下吗?都是普通的齿轮,就是由于要求一定的齿数,可能会造成模数不是标准的,也就这一点上或许有麻烦。
作者: WZ3820547
时间: 2020-1-8 05:36
每一级行星减速都有自己的配齿关系,不是随便给几个齿都能装进去的,而你第一级和第二级的齿圈还有太阳轮都是固定连接的,因此第一级齿圈和太阳轮加工的是有就需要注意相对位置关系,要不然装不进去,更不要提运转了
作者: zhouwei_home
时间: 2020-1-12 07:26
这个目前也只是一个理论阶段,没有实际量产,没人知道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能不能达到想要的预期,但是结构想法还是很不错的,可能会有一小部分厂家会有一点兴趣
作者: remeonly
时间: 2020-1-13 03:12
精度够不够,刚性够不够,
作者: lyr9505
时间: 2020-1-15 14:48
我也不知道转让的价值,如果有感兴趣的,我希望市场来定价。你觉得大概在哪个范围内呢?
作者: wakeup737
时间: 2020-1-16 00:15
我不懂机械。觉得精度要看齿轮的精度,估计不会太高,和谐波是没法比的。
欢迎光临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最大的SolidWorks学习平台 (https://www.swbbsc.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