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最大的SolidWorks学习平台

标题: 别傻了,你崇拜的日本,山寨的比众泰还过分! [打印本页]

作者: bitman    时间: 2017-9-12 20:52
标题: 别傻了,你崇拜的日本,山寨的比众泰还过分!
说起日本的产品大家莫名产生一种信任感,我想了一下这种信任感的产生可能并不是日本产品做的太好,而是我们的产品做的实在太差了。所以才反衬出日本的可靠来。中国的制造在总量上其实已经非常强大了,遍布全球,防不胜防。前两天老婆去了一趟日本,回来从东京机场给孩子买了一个HelloKitty的玩具纪念品,我还夸她会买,选了一个有代表日本特色的东西,结果回来翻开标签一看,MADEINCHINA。真是感慨我天朝世界工厂的能力啊!就这个东西在国内卖15块钱都难,出了国门就要乘以10。

说起“山寨”这个名词,有人就会联想到中国,但其实“山寨祖先”真的不是中国,是日本!日本制造一直是精巧耐用的代名词,国人更是赴日疯狂采购,从电器到感冒药见啥买啥。。。但是,在之前却是这样的。。。
日本史,就是一部“山寨”史

从重工、汽车、家用电器、消费电子产品,今天的日本制造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有佼佼者。可是在上个世纪中叶,MadeinJapan在欧美就是“垃圾货”的代名词



日本制造之所以当时给人这样的印象,除了产品质量不大靠谱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个时期的日本货,靠的是“山寨”欧美的产品起家。
“山寨”在中国是个贬义词,日本人可不这么认为。日本人认为自己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基本上是学习中国的政经乃至文化制度,和服、樱花、茶道、相扑……这些日本的文化象征,其实都源自中国。
此后,中国的经济文化日渐凋敝,日本不再学中国,将目光转向了欧美。“山寨”欧美,半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其实,早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日本就已经山寨成风。二战“火柴盒”零式战机完完全全就是模仿欧洲老爷


左图为欧洲飞机右图为日本模仿
20世纪初,欧美发明了一批先进的家用电器,刚刚起步的东芝远赴美国考察,然后毫不客气地就抄回了国。东芝生产的日本第一款吸尘器和冰箱,都是完全照抄美国通用电器的产品,甚至连外观都一丝不苟地模仿
东芝当年就山寨了通用电气公司的电吸尘器,连商品标识都模仿得一丝不苟!


左图为通用右图为日本模仿
不止吸尘器,东芝还山寨了通用电气的冰箱。




这个洗衣机是不是就换了个标?




山寨摩托罗拉的第一款手机,这会不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山寨手机?




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日本一些山寨商品的制造商创建了一个名叫“USA”的小镇,这样他们就能把山寨产品打上“MadeinUSA”的标识。传闻真假无从查证,但日本九州确实有1967年设立的宇佐市,日文拼音写作“USA”。
现在小孩最爱吃的日本糖果品牌不二家,其招牌的卡通形象其实是抄自美国品牌BridsEye,从连衣服款式到头发颜色,这抄袭技能,已达像素级。



快到碗里来的M&M's巧克力豆,也被日本食品巨头明治公司山寨过。




马桶盖也是山寨来的,不过如今的TOTO却早已超越了曾经模仿的对象




技不如人,厚着脸皮模仿也就算了。日本山寨德国宝马的摩托,造型抄袭、连宝马的LOGO也不放过,直接把蓝白色块换了下位置,BMW变成了DMW,简单、粗暴、丧心病狂啊!



汽车就更不用说了,说起来就是一段长图:


















“逆向工程”,日本制造自我美化
正如上文所说,日本“山寨”起来,不仅毫无心理负担,甚至还具有了某种神圣的意义。
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正是日本战后最为困难的阶段。大量的工厂在空袭中被毁,日本工业萎缩。



被美军炸毁的三菱工厂的废墟
要如何在废墟中生存下去呢?那么就从模仿开始吧。
“巧妙吸收美国产生的创意,在此基础上大量生产高质产品,这是支撑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之一。”有一日本学者这么概括。
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也在他的书中吐露,他初次见识美国现代化工厂流水线时那种惊羡的心情,并要以此为模板开始复制的愿望。
当然,日本人并没有把模仿看成是“山寨”,而是起了一个很有“工业党”调调的名字——“逆向工程”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在电脑、通信产品、相机等领域紧跟欧美的创意。例如,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照相机是在美国诞生的,日本人经“逆向工程”消化后,掌握了核心技术并有所创新,反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供应地。



从模仿到创新,“日本制造”的逆袭
日本汽车行业也是从模仿起步,直到积累了经济和技术基础之后大量投入才走上了正向研发之路。

英国人当年研制出了一种微型电机,一时不知用于何处,索尼公司买下了这项技术,开发出了能装在上衣口袋里的“walkman”,风靡全球。
而当时的录音机,最小的也大如饭盒。日本厂商的这种创新行为,不是硬技术的创新,而是软技术的创新。善于“钻牛角尖”的日本人,似乎更懂得消费者需求的心理。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盛田昭夫和索尼warkman
“中国制造”: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今被誉为世界工业标杆的“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在历史上曾经有着同样的“山寨”历史,相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本指摘中国高铁模仿,但是日本的“新干线”,同样是综合了多个国家的技术。图为新干线当年从国外引进的技术。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靠山寨立国,从山寨起步到仿造升级,最后发展到原创品质,这是德国、日本等国都走过的路线。
十年前的中国,同样是山寨成风,但凡有新的电子产品面世,在华强北一定找得到山寨货。


哪怕是如日中天的腾讯,也有一段山寨的“黑历史”:QQ模仿ICQ、腾讯TM模仿MSN、QQ游戏大厅模仿联众……马化腾曾毫无讳言地说,“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但模仿之后,“超越”成了腾讯的主旋律。
中国高铁,同样如此。中国高铁,从诞生之日起,“山寨”之说就不绝于耳。前不久,设计时速400公里的中国标准高铁“复兴号”已经开跑,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中国创新正在走向世界。



中国标准高铁“复兴号”
山寨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只会山寨,却没有超越的决心和能力。
最近更有《纽约时报》报道,硅谷进入“抄袭中国”时代,“中国的科技行业,尤其是移动业务,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于美国。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包括某些巨头,正从中国企业那里寻求创意。”
比如,即时通讯软件Kik和Snapchat的用户可以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拍摄二维码来添加朋友和分享信息;Facebook正在Messenger应用中增加约车和支付功能;脸书与推特已推出视频直播服务。
始于模仿,成于创新,
这是日本制造崛起的秘诀,
同样也可以是中国制造的解药。

作者: zyh192    时间: 2017-9-13 23:23
技术落后,山寨是最快捷的捷径,重点是山寨之后,能不能吃透该产品,设计,加工,工艺,
国内很多连照抄都抄不明白,这不是媚外,遇到过国外的精密件,给了图纸,国内都加工不出来,精度,抛光,电镀。
作者: hamaren    时间: 2017-9-14 18:09
就怕光抄袭没理解啊,不过中国把苏27山寨的水平还是不低的
作者: yyh20060807    时间: 2017-9-15 18:02
先要山寨,再去超越,咱们国家就是这个步伐,日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作者: sherryyc    时间: 2017-9-17 15:47
第一台进口,第二台国产,第三台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本能做到这样
作者: aa999000    时间: 2017-9-17 18:58
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时间上没差几年吧。
作者: fanyoujin    时间: 2017-9-19 17:24
说白了学习创新
作者: xixi520108    时间: 2017-9-21 02:42
能山寨出个样子也是要能力的
作者: c5365198    时间: 2017-9-21 09:01
是啊,机械行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里,有几个有实力能抄懂的。之前一家企业,上市企业,抱团去抄一条意大利的生产线,回来照做,结果就做出问题了。。。
作者: cobeson    时间: 2017-9-22 00:52
照猫画虎难画骨,就是这个道理。你测绘的东西本来就不一定准,如果使用三维装配技术来弥补设计误差,那么你设计的时候直接抄就玩完
作者: ddyy_8866    时间: 2017-9-25 23:29
嗯啊,但是在不断的升级改造啊,大部分抄袭的谁去管后续的升级问题
作者: zhangzhanwei    时间: 2017-9-28 10:07
日本1920年的航母呢?
零式的技术参数与同期各国的主战飞机对比了解了解吧。
作者: mijunlynn    时间: 2017-9-28 11:01
小日本就是靠山寨欧州起家有
作者: zyjwdn    时间: 2017-9-28 23:19
抄袭也是一种学习
作者: xiahj2008    时间: 2017-9-29 00:25
家里用水阀,全铜的,整体用料都到位,但用了几天,开关不灵了,用热水时,冷水关不住了。一分析,发现手柄用料太薄,中间方孔变成了大圆孔。所以只能又换成了不锈钢的,几个月后又是同样的问题来了,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不是中国人东西做不好,而是不注重细节,或者是根本不想做好,想的是小算盘省材料,而不考虑使用人的使用要求。
作者: a848572    时间: 2017-10-2 07:23
中国其实能做出好东西,但是市场对低价的追求真是一把双刃剑!
作者: maochunyu1984    时间: 2017-10-2 15:08
山寨很正常,关键是山寨完了还是没弄懂人家为啥要这么设计,这就很要命了,就好比会做辣椒酱的企业那么多,能超越老干妈的不多,核心技术学不会,一直照猫画虎永远画不出真正的老虎。
作者: oldgeng    时间: 2017-10-4 09:00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钻研三维技术的家园)
作者: billyz    时间: 2017-10-6 20:10
这都是技术共享啊!没有什么山寨可言!人类本来是一体的!技术不共享,社会怎么发展!
作者: lyb1974    时间: 2017-10-9 15:34
有腾讯过分吗
作者: rvhotdog    时间: 2017-10-9 19:44
山寨这词不知道外国人如何翻译。
作者: gtx4329    时间: 2017-10-9 20:34
用心的山寨,加入自己的元素,甚至超越以前的作品。也是一种创新。
作者: lilongcm    时间: 2017-10-11 13:27
感觉模仿最多的就是机械行业。每次新的设备也是先买模仿再说起他的。。因为创新真的很难
作者: qinkuizen    时间: 2017-10-14 02:42
日本人吃进去了技术能够有创造
作者: likemydog    时间: 2017-10-15 08:05
国内大部分山寨都是一直在模仿,从未有超越
作者: jxxnh01    时间: 2017-10-18 04:06
都是这样起步的
作者: nanjinglongzhi    时间: 2017-10-18 16:39
其实中国的有些产品也在山寨,只不过要有自己的技术才行
作者: keke86140136    时间: 2017-10-19 03:42
同感,创新也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
作者: lixioaqiang111    时间: 2017-10-24 14:07
山寨要先做好,在创新。
作者: shen534    时间: 2017-10-24 19:45
模仿也是一种学习
作者: pjun574    时间: 2017-10-24 21:43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钻研三维技术的家园)
作者: icecavalier    时间: 2017-10-26 21:17
山寨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只会山寨,却没有超越的决心和能力
作者: an111105    时间: 2017-10-30 14:19
抄的东西出问题,这不是很正常嘛,那么复杂的东西谁能保证一次到位,诋毁逆向工程的都是想显示自己牛叉,但你们还不是没那技术,只能是键盘侠
作者: szleo122    时间: 2017-11-1 05:37
工业发展史就是山寨的过程,关键看后期如何转型。山寨后转型原创研发设计就是实现弯道超车了。




欢迎光临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最大的SolidWorks学习平台 (https://www.swbbs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