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最大的SolidWorks学习平台

标题: 阵列之定身心法—不等距阵列 [打印本页]

作者: xf81519    时间: 2007-8-23 09:02
标题: 阵列之定身心法—不等距阵列
在本帖贴出以前,我曾经发过一些题目,本帖实际上是这些题目的教程。由于梦晓版主武断的剥夺了发贴者的自主权,做出了必须上传源文件的古怪规定(好像是本版的别出心裁),不利于做题者进行独立思考,为了避免与梦晓版主的无谓冲突,所以我不再在本论坛发表题目,当然也包括这些题目。由于考虑到相信本论坛的不少朋友已经在其他论坛上看到过并且思考过这些题目,所以也将本帖在此地发表,希望能给这些朋友带来方便。
特征的等距阵列大家做得很多了,现在讲讲不等距的阵列。
1、 表格驱动的阵列和草图驱动的阵列
在 SW 中利用表格驱动的阵列和草图驱动的阵列当然可以生成各种不等距的阵列,但是这种阵列不支持在过程中形状或大小变化的阵列。
2、 跳过实例的阵列


上图中切除宽度依次为5、10、15、20、25、30,保留宽度为5。
以第一个切除作间距为5,阵列数为26的随形阵列,跳过实例2、5、9、14、20即可作出要求的模型
可以看出对用跳过实例的办法还是蛮实用的,但是如果要跳过的数量很多就不堪忍受了,另外对各阵列实例间距离比有无理数关系时就根本不能用本方法实现。
跳过的阵列.rar (89.07 KB, 下载次数: 175)
3、 只需有视觉效果的不等距阵列
大家知道在随形阵列中的阵列方向,必须是一个驱动尺寸。有趣的是SW只要求该尺寸与阵列要求的型式一致(如在线形阵列中不能用角度或弧度尺寸,只能用线性尺寸),并没有进一步的限制,也没有要求用该尺寸直接决定阵列的位置,这就为我们灵活地运用随形阵列提供了可能,实际上以前做的不少在旋转体上的随形阵列就用到了这种特性。
试想我们用驱动尺寸通过几何关系来间接控制阵列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阵列,当然也包括不等距阵列。
在下例中,要求在底版上阵列一排长孔,这些孔的间距都是变化的和可调的。




草图中,阵列驱动尺寸由初值10按步长20一直变化到150,图中选尺寸30是为了避开在初始点一些线重合在一起而影响理解。由驱动尺寸直接控制的竖直线段与阵列孔上部的圆心在一条线上,而该线段下端点与样条曲线重合,显而易见当驱动尺寸变化时那竖直线段的水平位置也会作相应的变化,从而扯动阵列位置变化。样条曲线的形状决定了阵列的间距,曲线中部有一个点是两条相交线段的中点,这就保证了样条曲线的对称性,其形状可由上面自制的滑标通过等长关系来控制,显然滑标移动将会改变样条曲线的形状,从而控制阵列间距的变化,当滑标处于中间位置时样条曲线就变成直线,阵列就均匀分布。
间距可调阵列.rar (72.12 KB, 下载次数: 134)
4、 有数学公式规律的不等距阵列
上例中阵列位置并不能精确控制,如果我们要求阵列位置按一定的数学方程规律变化。一个方法是先建一条符合方程的曲线,将该曲线理解为上例中的样条曲线,再进行阵列就行了。另一种方法是用草图来实现数学运算,直接进行阵列,注意在这里不能用方程式来控制阵列位置,因为方程式在每次建模(或重新建模)时首先按次序运算一遍,在做各个特征时不再重新计算,因此在阵列过程中驱动尺寸的变动不会通过方程式来变更其他尺寸。
下面举一个简例来说明一下第二种方法:


在平板上打一排直径为1的小孔,小孔的位置X与孔的序列N之间的关系为
X=N+(2N)^0.5


草图看出,由于两个辅助三角形相似,且现有的尺寸关系保证了当左边一段水平线为N时,右边一段水平线等于 (2N)^0.5,因此其总长度正好反映了阵列的位置。
X=N+(2N)^0.5阵列.rar
5、 没有明显数学公式规律的不等距阵列
有些问题往往不能用数学式来表示,因此也就很难用上例的方法进行阵列。
现在就用前一阵出的“圆周不等数阵列”一题为例,来说明此类问题的作法。
题目:四圈立柱,每圈立柱数由内向外分别为6、7、11、13个,各圈间距相等,柱的高度由内圈向外圈递减。


作者: wsl_6    时间: 2007-8-23 09:05



由于目前拉伸的高度不直接支持随形变化,所以用扫描来制作立柱。
让四圈立柱离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2.5、25、37.5和50等距分布,立柱的高度分别依次为57.5、45、32.5和25递减,也就相当于70减去立柱离中心的距离。草图B中心的直线即是扫描的路径,目前状态是最内圈的扫描高度。在上面的连结数值与草图A中的立柱离中心的距离共享,保证了扫描高度在阵列过程中随圈数的变化而同步变化。
由于需要用线性阵列,其驱动尺寸必须是线性尺寸,但驱动圆周方向的阵列自然是使用弧长为好,因此将驱动尺寸与弧长建立连结数值关系,相当于间接地用弧长作为驱动。
由于阵列的步长必须为常量,为了保证一个步长在每一圈能扫过需要的角度,我们可以调整圆弧的半径R。
      显然有  S×N=2πR     即 R=S×N/2π
      其中:S为步长,N为每圈立柱数
      注意为了减少误差在输入圆弧半径尺寸时应该采用函数式输入,其中的π值应该用SW的内置常量 pi 来表示。
右边的一条样条曲线就是用横坐标为立柱离中心的距离纵坐标为圆弧半径的几个点连接而成,当驱动尺寸立柱离中心的距离变化时图中那条竖线的高度也在变化,此高度通过相等关系调整圆弧的半径,使阵列在圆周上的分布达到预期的要求。
圆周方向的阵列数可置为最大数13,由于在输入圆弧半径尺寸时应该采用函数式输入,精度极高,所以即使在内圈产生重复位置的阵列也毫无关系。
草图A中尺寸为5的弧长是为防止产生0长度而设计的,为了使每圈的第一个立柱在同一个初始半径开始,那么第一个立柱处的初始弧长为0,现在设置了一个尺寸为5的弧长后那初始弧长就成了5。
综上所述,对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为其设计一条样条曲线,以保证阵列位置的正确性。

圆周不等数阵列.rar (130.75 KB, 下载次数: 105)
                                                                                                                                                                       不老
作者: swbean    时间: 2007-8-23 09:08
真是好东西啊,顶了
作者: burble    时间: 2007-8-23 09:09
不老的此贴可以申请精华贴了。谢谢不老!
作者: zliu    时间: 2007-8-23 09:09
下了..
学习一下..
我之前试过很难实现
作者: xgsh    时间: 2007-8-23 09:10
不老的帖子太有用拉,要好好的学习一下。
作者: xugaozhi    时间: 2007-8-23 09:13
很有用的一个功能,在很老的版本里无法实现,现在可以实现了,太好了.
作者: jinanjiayin    时间: 2007-8-23 09:14
大侠。这么经典的教程,楼主不加分,想打pp啊 [s:11]
作者: DXDLYG    时间: 2007-8-23 09:16
又学到东西了
作者: 125751086ok    时间: 2007-8-23 09:16
引用第12楼tiger0531于2007-08-26 15:02发表的  :
大侠。这么经典的教程,楼主不加分,想打pp啊 [s:11]

只要能与网友交流,加不加分我从来不在意,倒是愿意在此多交几个朋友。 也不能随意打人家PP啊,有不文明之嫌啊。
作者: h123    时间: 2007-8-23 09:17
好東西,共同學習一下頂頂
作者: xuchaosdu    时间: 2007-8-23 09:17
看看楼主的大名,就知道有好东西,先顶后读啦。
作者: volitation    时间: 2007-8-23 09:18
楼主的随形阵列功力真是强哟。
作者: bruck    时间: 2007-8-23 09:21
顶起来,一直没时间研究不老先生教程,今天做了一下,发现一个问题,控制阵列旋转角度的弧长要避开整圆位置。否则这个实例将丢失,草图还出现了一个小问号。不老先生在以前的教程中应该讲过这个问题。
少了一些实例:


正常的:

作者: cc08128    时间: 2007-8-23 09:22
不老的东西就是值得学啊,谢谢不佬啦
作者: binbin123    时间: 2007-8-23 09:24
看得头好昏
不老前辈的功力的确是我们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啊,在此狗腿下聊(不知道有没有写错别字)表敬意
不过阵列真的是好高深的一门学问啊
努力学习
向不老先生看齐
作者: james    时间: 2007-8-23 09:24
好贴呀,,,,原来列阵有这么多做法,,,,本座孤陋寡闻.今日得见方真大开眼界
作者: dd789456    时间: 2007-8-23 09:25
做了例1,请指教。

作者: shenxx    时间: 2007-8-23 09:25
lz.太难了,有没有详细的教程,或者麻烦lz推荐一下相应教程
作者: wolongfang    时间: 2007-8-23 09:26
不老  真的很专业,很热心,找才是真正的高手!学习了,希望不老 多发一些教程!
作者: w24k6n4cz2    时间: 2007-8-23 09:26
不老先生用心良苦啊,有心了。小弟敬佩,多谢前辈指导。您教的是其中原理,只要掌握其中的命令原理。所有题都万变不离其中。不老前辈的学习方法值得后辈们学习。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是学习的禁忌。
作者: xiaoniaomani    时间: 2007-8-23 09:28
很深奥的东西,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先下了研究下。
感谢大侠的无私奉献!
如图所示,这是我遇到的问题,不知道根本原因出在哪里?希望高手能指点一二,先行感谢!
编辑完草图2后没有问题,但是阵列后草图会显示“?”过约束。并且阵列结果不正确。

作者: xxh_nb    时间: 2007-8-23 09:29
高啊,,,呵,,,学习下,,
作者: 125988085    时间: 2007-8-23 09:29
一直都比较崇拜“不老”出的关于弹簧的那些教程,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不能达到那种高的水平。
作者: chengmu    时间: 2007-8-23 09:30
钻被窝研究去吧
作者: zd5711260    时间: 2007-8-23 09:31
不老的帖子太有用拉,要好好的学习一下。
作者: 迷离迷离    时间: 2007-8-23 09:31
知识不老
作者: qlxxvjpdvp    时间: 2007-8-23 09:31
用心良苦,好好好
作者: hudou    时间: 2007-8-23 09:32
在这个网站逛了几天,最先记住的就是一个叫不老的人,每次出现都让给我获益颇深,感谢不老对我们的教导,这熟练的使用技巧另我羡慕,这种无私奉献的胸怀令我敬佩,
我是个菜鸟,此贴非常有用收藏了,再次感谢不老




欢迎光临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最大的SolidWorks学习平台 (https://www.swbbs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